千年古村落举办非遗文化节,传承传统文化魅力
在群山环抱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,有着"江南最后秘境"之称的杨家堂村近日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非遗文化节。这座始建于宋朝的千年古村落,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。
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上,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。村中百余幢黄墙黛瓦的古民居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,在晨雾中若隐若现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。今年非遗文化节以"活态传承·创新发展"为主题,集中展示了当地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在村口的古戏台上,松阳高腔的传承人们正在表演经典剧目《牡丹亭》。这种起源于明代的古老戏曲形式,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程式,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台下观众座无虚席,不少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传统艺术。
"我们村有制作蓑衣的传统手艺,已经传承了十几代人。"今年72岁的非遗传承人杨大爷一边娴熟地编织着蓑衣,一边向游客讲解,"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蓑衣过时了,但我们正在尝试把它改良成时尚的装饰品,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。"
文化节期间,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技艺展示,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化。在古村旁的梯田里,村民们示范着传统的牛耕技术,孩子们则在指导下学习插秧,感受"粒粒皆辛苦"的真谛。夜幕降临后,村中广场上点燃了篝火,村民们跳起了传承数百年的祭祀舞蹈,熊熊火光映照着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。
"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,更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。"杨家堂村党支部书记表示,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,既增加了村民收入,也让年轻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。据统计,今年文化节期间,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,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过20万元。
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,当地政府还特别开设了"非遗学堂",邀请老艺人定期授课。今年25岁的大学生村官小王就是学员之一,他说:"学习这些传统技艺让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,也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。"
随着夜幕降临,古村渐渐恢复了宁静,但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。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,不仅让古老技艺得以延续,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夺目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