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利设施助力粮食安全,保障农业生产
清水润田畴,夏灌正当时。新一季夏粮颗粒归仓,秋粮苗情总体良好,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利保障。
在内蒙古河套灌区,春灌连夏灌,通过一体化调度,黄河水灌溉出 “大粮仓”。陕西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利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监测墒情,泵站全力提水抗旱保供。
我国灌排工程体系不断完善,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。水利部数据显示,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超 10.8 亿亩,灌排条件改善,复种指数提高,2024 年灌溉面积上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80%。目前,我国已建成 7300 多处大中型灌区,形成完善工程网络体系。今年,一批大型灌区开工建设,如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,为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提供稳定水源;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启动,完工后将实现节水增产。
除了建设大水网,各地还注重畅通微循环。通过建小堰塘、小泵站,疏通末端渠系,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打通农田灌溉 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同时,各地推广节水灌溉设备、节水品种、旱作农业等,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。我国资源约束趋紧,必须坚持节水优先,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,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奠定坚实基础。





